如果祭拜祖先時丟了壹只「拜神雞」,人們就會害怕神明責備。後來,這個現象演變成壹句諺語「拜神唔見雞」,來形容人在緊要關頭遇到麻煩事,失魂落魄的樣子。可見,粵港澳地區對於「雞」是多麽的重視!
在眾多吃法之中,要數白切雞最為經典。把雞拔毛,處理好,再用熱水浸熟,斬件,蘸蔥姜蓉......簡簡單單的做法,卻能把鮮味發揮到極致。
連《孤獨美食家》裏的五郎,也被白切雞迷得神魂顛倒。在壹碟嫩滑的雞肉面前,他像個孩子壹樣,放下筷子,直接用手抓著吃。
要說到白切雞最銷魂的部位,必定是那兩根健美緊實、皮光肉滑的大雞腿了。吃的時候,將少許姜蓉、醬油淋在雞腿上,然後大口咬下去。
待雞肉的香味在口腔開始蕩漾了,再扒上壹口白米飯......那種幸福和滿足用任何詞語來形容都覺得匱乏,在廣州,還有壹種更傳統的蘸料——用黃芥末和白醋調制的黃芥末汁。在老廣看來,微微帶酸的味道可以減少雞皮的油膩感。其他地方吃白切雞也會融入當地的飲食習慣、文化。像海鮮之城的廣西、潮汕,人們加入了沙蟹汁、魚露,用鹹鮮進壹步激發出雞肉的香味,但如果不是本地人,就未必能習慣這口滋味了。我想只有吃過的人才懂得。
吃白切雞的老饕都知道,如果白切雞用清遠雞來做,味道壹般不會差。有「廣東美食指南」之稱的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第壹集裏面,就為我們追蹤了壹只清遠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