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說的是?燒尾宴?。關於燒尾宴,那就要從很久之前說起了。燒尾宴在唐朝的時候頗為盛行,是官僚升遷或者士子登科的時候,所設下的宴席。看上去和我們現代的謝師宴差不多,但是卻比謝師宴要奢華、隆重得多。燒尾宴實際上是在唐中宗時期最為盛行,在唐玄宗時期就被取消了,不過盛行了二十幾年的光景罷了。有《舊唐書》是這樣記載燒尾宴的:
?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獻食於天子,名曰燒尾。?在唐中宗時期,但凡臣子被賦予官職,就要宴請君王,說是?燒尾?。因為古時候有傳聞,說是動物想要化為人形,必須舍棄尾巴,只有燒掉尾巴,才能真正的?魚躍龍門?,從魚變成真龍。因此,又有人用燒尾來指代魚躍龍門。要說到這個燒尾宴,最為著名的應該是韋巨源所辦的那壹場燒尾宴了。
當時的韋巨源不過是尚書左仆射,但是其舉辦的燒尾宴,光是菜肴和糕點就有足足五十八道,列出來的菜單長長的,全都是珍饈佳肴,精致復雜。因為唐朝時期對外貿易相當頻繁,所以唐朝的美食也融合了很多西域或者少數民族的特點。所以韋巨源所舉辦的這個宴席上,不僅有漢人的菜式,也有胡人的美食。從冷盤到小炒,從燒烤到湯羹,從甜品到面食,不可謂不繁盛。
有這種大肆舉辦燒尾宴的,但是也有那種不想要鋪張浪費所以不舉辦燒尾宴的。同樣也是《舊唐書》記載的,和韋巨源同朝為官的蘇瑰就是這樣壹個沒有舉辦燒尾宴的官員:
?瑰拜仆射無所獻。後因侍宴,將作大匠宗晉卿曰:?拜仆射竟不燒尾,豈不喜耶??帝默然。瑰奏曰:?臣聞宰相者,主調陰陽,代天理物。今粒食踴貴,百姓不足,臣見宿衛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稱職,所以不敢燒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