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什麽是啃秋?

什麽是啃秋?

這是壹種民間習俗:

啃秋又叫咬秋,搶秋膘等等,看地方了.主要意思就是在立秋這壹天吃些東西來補充.下面有具體介紹和其他季節的壹些介紹:

民間素有“貼秋膘”壹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壹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壹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壹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壹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在杭州壹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壹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壹年的瘟疫。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壹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春節: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吃團圓飯,走親串戶去拜年。

元宵節:張燈結彩放煙花,猜燈謎吃元宵,民間有“正月十五走百病”的說法,意思是在元宵節這壹天晚上,要出去走壹走,還要多過幾座橋,這樣就能把身上的病走掉。

清明節:掃墓踏青,吃青團等冷食。

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掛荷包,喝雄黃酒系五色線。

中秋節:賞明月吃月餅。

重陽節:登高望遠,飲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敬老祝壽。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乞巧、供瓜果;乞智、曬書、曬衣。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又稱“盂蘭盆節”,有的地方稱為“鬼節”。大開齋宴,供養僧侶;超度亡魂,焚香放河燈。

立春:吃蘿蔔,稱為“啃春”。

二月二:是龍擡頭的日子,吃豬頭肉。

立秋:搶秋膘。

臘八:臘八粥。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吃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