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先天的品味和味蕾的感知不同,偏愛不同,對同壹美食也會有差異,抑或是更大。但是,我們終究能從感性,體驗,認知,環境,人文,來具體對自己的喜好和偏愛的美食分類,定義,那就看看我是如何定義我扣中的美食呢?
1.兒時的回憶
從最初的無知、懵懂、到最後的成熟,從被動接受到嘗試選擇接受到成熟後的主動選擇接受。小時候吃過什麽,愛吃什麽,最愛吃什麽,終究成為兒時的回憶,美食記憶中的味道。我呢,兒時的美食想來就是爸媽做的紅燒魚,兒時偷買的唐僧肉、爆米花、麥芽糖,用僅有的零錢去沖向他們,至今兒時的美食有些已經賣不到了。
2.青春的記憶
在這裏每個人都會全新的定義自己口中的美食,挑食也算是對美食獨特的偏愛吧。總是吃不夠雞啊魚啊,紅燒肉的,好吃的帶肉的就是壹直向前沖。
3.成熟的認知
我開始挑剔的選擇食材了,開始搭配食物的營養了,開始學習翻新和創意屬於自己的和家庭的美食了。對肉沒那麽癡迷了,對綠色更為向往了,對食材的新鮮度更加註重了,對菜品的味道更加在意了,對菜品的燒制過程更關註了,對菜品的原汁原味更在意了。
我愛的自然是營養豐富,原汁原味的,葷素搭配的,健康美味的。
4地域的認同感
隨著我們開始走出自己的城市,去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學習和工作中,對當地的民俗,美食開始了認知,嘗試。那些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美食,夾帶著歷史的味道,傳統的味道,異域的味道。例如川菜,東北菜,粵菜,各種各種,例如國外的各種料理。
最好的味道,是兒時的味道,記憶中的味道,因為妳永遠吃不出記憶的味道多濃,多香,以至於妳想起某件事,某個事情。
最好的味道,莫過於愛的味道,親情的味道,呵護的味道,因為,那是妳能帶給家庭,孩子,老人的味道,要孩子們茁壯成長,要老人安度晚年,要老婆或老公享受親情和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