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宮格火鍋的講究是由於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牛油濃度,所以菜品種類要放相應的格子內。
九宮格分為中心格、十字格和四角格。中間格的火力比較旺,油溫最高,不適合久煮,適合燙毛肚、鵝腸、腰片和肥牛等只需燙壹下就可以食用的食物,快涮快熟,還可以放入小蔥在中間格,煮開調味,這樣就可以吃到食材的鮮嫩口感。火力中等、油溫也適中的是十字格,適合那些需要久煮入味的食材,例如各類肉丸子、滑類、老肉片等。
而火力最小的是四角格,適合放入腦花、肥腸、鴨血等需要慢慢煨熟的食材,讓火鍋的味道慢慢熬進食材裏。看似簡單的九宮格重慶火鍋,暗藏著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的美食智慧。
重慶九宮格火鍋的由來:
九宮格火鍋最初被發明出來的原因其實是為了方便算賬。以前在朝天門碼頭,壹些聰明的小販將壹個火鍋分成九格,以便不同的食客食用。壹張八仙桌,四面都是不同顧客,壹個人兩個格子,點完菜就在自己的格子裏涮,出完後按照格子算錢就行。這樣壹來不僅小販成本降低,生意做大,顧客還吃得健康衛生、便宜實惠,由此九宮格火鍋就逐漸傳開。
到了今天,拼桌吃火鍋已經不多見了,不過九宮格火鍋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人們發現,九宮格火鍋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隔開,同時也能夠把食物固定在壹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