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民國時間十三鄉政府駐地設在歡墩鎮,十三鄉鄉長為李太昂。而現在的班莊鎮,1925年的地圖上他們的地名根本就不存在;歷史記載這壹點毋庸置疑;三年後的1914這壹年我們的歡墩小學成立,時至今日已有百年歷史之久,而且日益壯大;歡墩小學的教師隊伍也在首屆班莊舉辦的2014文化廣場美食節中驕傲的取得了第壹名的桂冠~從古至今獲得的榮譽也數不勝數!1928 年,由陳享州在蘇北贛榆歡墩埠小學建立第壹個黨支部;1915年,少數民族回族來歡墩落戶,到現在發展成為全縣唯壹壹個贛榆回民村;1960年,江蘇公安廳在全縣設立第壹個歡墩鎮派出所。有當時榮任第壹代民警,依然健在的王濟勝老人作證~歡墩鎮每年農歷四月古會的由來是因2500年前齊魯和好,國泰民安,慶祝和魯王婚慶,均在歡墩鳳凰墩上歡慶三天,因此而來;任古代歷史變遷,但這壹歡慶方式從未改變,年年如此;1972年,贛榆在歡墩建立了第壹個黨校,第壹任校長為84歲依然健在的退休幹部劉立申擔任;
歷年來,歡墩曾被授予“蘆筍之鄉,黑莓之鄉”的桂冠,產品也曾出口銷往東南亞··世界各國;1986年,歡墩鎮是省,市,縣命名的建築之鄉,受黑龍江。大慶市政府多次嘉獎享有“建築之鄉”的美譽。全鎮擁有近萬名建築鐵軍,分布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多項工程或“魯班獎”“揚子獎”“瓊花獎”勤勞的歡墩人民用他們的雙手努力著為我們的家鄉爭光添彩;建築之鄉的頭銜與他們的付出密不可分;這就是我們的歡墩,本該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