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撒撇是什麽意思

撒撇是什麽意思

撒撇的意思是特色美食。

撒撇是雲南省德宏、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地流傳於傣族、景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間的菜肴,各地做法不盡相同,以傣族撒撇為主要代表。狹義上的撒撇,專指將精瘦的生牛肉、羊肉、麂子肉搗爛成泥,放上韭菜、香柳、緬芫荽、小米辣等佐料。

再加入由這些動物的“苦腸”熬制的“苦水”,最後用於蘸食米線、蔬菜、冒肉、烤肝臟的壹種菜品。從廣義上講,凡是用酸水或苦水拌食或蘸食的所有冷食,都可以稱之為撒撇,並且嚴格來說,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稱撒撇。

制作方法:

1、用凈瘦黃牛肉壹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裏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兌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面、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壹起拌勻,即可食用。

2、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肉片在撒撇裏蘸壹下就吃。撒撇制作考究,刀法細膩,用料新鮮,佐料齊全,費時費工,是典型的功夫菜。

德宏傣味撒撇:

德宏傣族的撒撇有苦撒、魚撒、撒大鹵、檸檬撒、茄子撒等。苦撒:壹盤米線、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壹碗碧森森的濃汁。濃汁是把牛苦腸水用鍋熬成,然後再把剁成細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細的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傣語)、小米辣攪拌在壹起。

再把涮涮辣在裏面壹涮,把米線、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濃汁中蘸過壹下就可食用,吃起來十分爽口。“撒撇”濃汁是在殺牛時取出來的,從牛胃進入牛腸中的那壹部分苦腸。撒撇以生吃為佳,第壹次吃只能試著吃壹點,味又苦又涼能去暑氣,在炎熱的夏天吃,能讓人十分快意。

傣家人愛吃“撒撇”,以至吃魚都要做成“魚撒”。將生魚肉剁成肉泥,放上檸檬計,把剁細的香料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傣語)、小米辣攪拌在壹起。

再把涮涮辣在裏面壹涮,就做成了壹碗蘸水,然後再準備壹盤用油炸脆的魚骨、萵筍細絲或包白菜細絲,吃時放進到蘸水裏蘸壹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