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德昂族的民族簡介

德昂族的民族簡介

德昂族,也稱“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分為“布雷”、“汝買”、“若進”三種方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長期與傣、漢、景頗等民族相處,許多人通傣語、漢語和景頗語。

德昂族主要居住中華人民***和國與緬甸聯邦***和國交界地區,是壹個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範圍非常廣,中國壹側在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保山、臨滄等3個地州9個縣市,緬甸壹側在撣邦、克欽邦等地。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德昂族總人口數為20556人。

擴展資料:

德昂族源於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系。清代以前,有關記載把雲南境內南亞語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統稱為“濮人”、“蒲”或“蒲蠻”。“濮人”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早於阿昌、景頗等族進入這壹地區,是開發保山、德宏壹帶較早的民族。

隋唐時稱為“茫蠻”、“撲子蠻”、“望苴子蠻”,他們先後臣服於漢、晉王朝及南詔、大理國,德昂族先民還在宋朝後期建立起自己的區域統治,即“金齒國”。

元以後成為傣族土司的屬民。“濮人”漢代屬永昌郡(今雲南保山市),唐宋至元明時期,德昂族先民“茫施蠻”活動於瀾滄江兩岸。元代在今潞西地區設“茫施路軍民總管府”,封阿利(傳說是德昂族的頭人)為土官。

元代中期,“白夷”(傣族先民)迅速強盛起來,德昂族被迫逐漸向山區遷移。明代,中央政府封傣族刀姓為茫施(今芒市)長官司長官,傣族土司又封德昂族頭人為“老”,以代表土司管轄德昂族人民,於是德昂族先民成了傣族土司的屬民。

百度百科-德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