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是美食之鄉,壹年四季,常有小販推著輛小推車走街串巷,嘴裏不停地吆喝著。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後,總有些小販在街邊賣豆花和草粿(龜苓膏)。他們壹手拿著個瓷碗,壹手拿著根筷子,壹邊敲著,壹邊扯開了嗓子喊:“豆花—草粿—凍草粿。”光宣布賣的是什麽,壹點也不吹噓什麽。聲音抑揚頓挫,韻味十足,叫人聽後不禁垂涎三尺。我放學時總喜歡買上兩大碗,壹是我買得起,五角錢就能買上壹大碗,二是口感很好,而且較衛生。回到家裏,撒上壹層黑糖,或是淋上壹層蜂蜜,拌勻了,便迫不及待地往嘴裏送。清涼爽口,新鮮得很,必超市裏賣的罐裝得龜苓膏要好吃的多。
潮汕音***有八個音,而普通話只有四個音,所以汕頭得叫賣聲比舊北京得叫賣聲更有味。喊起來,聲調高低起伏,卻不顯得突兀,反而讓人覺得是壹種享受。
舊北京得吆喝花樣多,有的吆喝告訴妳制作得過程,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而汕頭得叫賣聲卻不然。汕頭得叫賣聲永遠是那麽樸素,簡單,單是為了引起過往的人的註意。
經過步行街,或是走過服裝店門口時,常常可以聽到商販們熱情得叫賣聲:“南來北往,深圳香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全面降價勿錯過!”……叫賣聲就像是口頭廣告壹樣吸引住過往的人們。常是叫賣聲壹起,就有行人駐足,向商販打聽壹聲:“壹件多少錢?”
若是價格公道,就會欣然地挑上幾件滿意的衣服,帶著商販“有閑再來”的聲音離開。壹些規模比較大的服裝店門口,甚至會有幾個售貨員壹邊拍著手掌,壹邊吆喝著,招攬生意。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壹些小販不賣力吆喝了。他們把聲音錄起來,用高音喇叭放出來。但不管怎麽說,汕頭的叫賣技術仍未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