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結構以優質稻谷、荔枝、蔬菜、禽畜、水產、速生豐產林等六大產業為主。農產品豐富,尤其是冬瓜、荔枝、絲苗米、花生油、黃葛、遲菜心、涼粉草等土特產久負盛名。
2004年,全鎮各項農村工作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普遍增收。
壹是固本強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力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實行領導包片,部門掛村,部門設聯絡員的工作模式,各部門的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明顯增強,計生、綜治、維穩等重要工作逐步實現日常化,農村各項工作管理漸趨高效有序。認真落實省委“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工程,充分調動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利用多方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村工作。
二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以申報“仙境牌”商標為契機,合理規劃,積極推廣名優蔬菜品種的種植。大力實施冬瓜鎮品牌戰略。2004年初,萬畝冬瓜生產基地被列入廣州市十大蔬菜生產基地之壹。在廣州市、增城市農業部門和市冬瓜行業協會的關心支持下,建起了冬瓜協會大樓和大棚育種試驗基地。大棚育種瓜苗成功以來,協會免費為會員及困難戶提供瓜苗,並在冬瓜種植技術、冬瓜保鮮等方面給予指導,農民種植冬瓜的熱情高漲。
2004年,該鎮復種冬瓜15000畝,產值達5400萬元。確立了農業生產為旅遊觀光服務的發展思路,以萬畝冬瓜和遲菜心生產基地為平臺,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遊。
2004年12月25日,成功舉辦了增城菜心美食節,打響了增城菜心的品牌,該鎮冬季種植菜心2000多畝,帶動農民增收600多萬元,實現了以旅遊帶動農業生產,促進旅遊與農業的協調發展。三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從2004年以來,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近800人次參加多場勞動力轉移就業招聘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420人,直接增加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500多萬元。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9.2%,成為農民增收的壹大亮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抓好該鎮種植戶的種糧補貼工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