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我愛吃呢?原來因為“獅子頭”色、香味各料俱佳。
吃起“色”,沒有嘗過它的人便認為是五彩繽紛的,其實錯了,“獅子頭”的色彩如其名稱——獅子棕毛是淡黃色。這也寄喻了黃土地是我們農民的根。
說過“色”便談到了“香”。這“獅子頭”,雖不像桂花那樣“十裏飄香”,但也能在幾十米以外聞到。每到過年做它時,左鄰右舍的孩子們早就聞“香”赴“宴”,嚷著要吃。
這“獅子頭”的味可不壹般。這“味”費了我們家鄉祖先多少輩才傳下來的。它的“味”兒是清香的蔥花姜末的香味夾雜著壹點點暈腥的肉味,伴隨著調味料的鮮味,在您吃的時候別忘了喝點湯,那湯也很不錯。當湯與餡在您的口腔中跳拉丁舞時,不少遊客都會感嘆:此物只應天上有,那得人間幾回品。
現在的社會是宣傳的社會,沒有廣告是不行的,“獅子頭”也不過這“鬼門關”。可怎麽給這人間美食做廣告呢?別擔心,先人早已替我們做足了廣告。傳說當年乾隆帝下江南時親自品嘗了它並賜名“獅子頭”。從那時,先輩門就把這做為“宣傳標語”,夠“氣派”吧!
這“獅子頭”好看好吃,不好做。讓我來展示壹下這個過程吧!在做之前先要準備壹個幹凈的大桶,把肉剁成餡,把蔥姜蒜柏剁成末再切成泥。好,開始做了。通常大人們會先把肉末直接放入桶內,把“泥”倒入,添壹勺鹽,滴壹滴醋,放入味精,最後加兩勺醬油。攪拌勻後,可以入鍋炸了。為了不讓它走形可以先加壹點兒澱粉。入鍋後,小心翼翼地添加柴火,小心控制火頭。不壹會兒,就成功了。拿壹塊薄薄的布拎油。每當這時我便禁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拿壹個迅速跑走。
這小小的“獅子頭”因為它的色香味名料成了我們過年的期盼,它也溝通我們之間的心靈,縮小了我們的距離,所以我愛“獅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