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蕓豆是甘洛縣海棠雪山的特產,產於海拔1900-2300米的高原。生產季節為每年9月至6月,以其色澤潔白、表皮光潔、無汙染、價格低廉、品質優良而聞名於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它是燉豬蹄、烹飪“西沙”和高級糕點的主要原料,具有獨特的味道。
由於白蕓豆的特性和地理位置的優勢,雲南生產的大白蕓豆色澤大、綠色環保,壹直是當地獨特的出口創匯綠色農產品。促進了蕓豆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共同富裕。
白蕓豆的播種與管理;
播種要及時,最好在清明和谷雨節間播種。壹般每畝需要7.5-10公斤種子。每4行馬鈴薯間作1行白蕓豆;也可與玉米間作,每兩行玉米間作1行大白蕓豆。最好選擇莖稈粗壯的玉米品種,可以作為大白蕓豆的天然支架,但要註意適當稀播,以利於通風透光。
管理壹般在播種後7-10天進行。當有8-4片真葉時,可以間苗;15-播種後20天,支架和荸薺應及時上架,可用竹竿和樹枝作為支撐材料,高度約為1.5米。
白蕓豆基部附近的葉腋中有許多側蔓。雖然側蔓可以開花結莢,但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導致落花倒樹,降低產量。基部過多的側蔓應被修剪掉。此外,T白蕓豆具有極其強壯的卷須以供無限生長,因此當主側卷須纏繞到框架頂部時,應剪掉卷須的尖端以抑制過度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