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傳統特產三大件,以前有外地親戚朋友來無錫,無錫人壹般都會準備這些特產給外地親戚朋友帶回去。無錫人去外地走親訪友壹般也會帶這幾樣特產作為禮物。
無錫肉骨頭、清水油面筋、無錫泥人三大特產,當然還有無錫小籠饅頭也是馳名滬寧線的點心。以前上海來無錫的人壹般會帶點小籠饅頭回滬。
因為這三大特產,還有個笑話嘲笑無錫人刁。油面筋麽是空的,看著滿滿壹大簍,其實沒多少分量。無錫泥人麽,看著花枝招展,其實只是用稻田裏的泥捏的不值錢。送個葷的,還不是肉是肉骨頭。
因根本就沒有啊,所以妳怎麽會知道呢[我想靜靜]
照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所描述的,無錫的特產都是騙人的玩意,沒有肉的排骨,泥捏出來的玩偶,還有那不知名的茶壺!
無錫的特產其實有很多,三鳳橋的百年老湯排骨,由於無錫菜重糖重油,北方人對甜味排骨比較抗拒,自然不算太好的特產。
清水面筋,由於做法問題,就算當特產送了,別人也不會吃。若是做成肉釀面筋,口味又不太適合外地人。
惠山泥人,原本是阿福阿喜壹對,鎮宅辟邪之用,送人確實是好東西,但後來由於手工被模具淘汰,自然價值就降低了很多,失去特產的意義了。
紫砂茶壺,由於機制大量生產,紫砂原料緊缺,自然會出現大量的說是紫砂壺的化工料機制壺,慢慢也沒有什麽價值了。
隨著機器大量使用,原來的年糕,團子都慢慢失去了味道。特別是蟹粉小籠,也就剩了壹個名字罷了,蟹粉早就用其他材料代替了。
無錫大阿福(泥娃娃),肉骨頭(醬汁排骨),清水油面筋。因為這三樣東西不是外表虛胖(泥娃娃(中間空心,油面筋雖大中間是空氣),就是肉骨頭肉少骨頭多,所以人們調侃無錫人是《刁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