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清明節的風俗飲食和活動

清明節的風俗飲食和活動

清明節的風俗飲食和活動:吃青團;吃雞蛋、畫彩蛋;踏青;掃墓祭祖;插柳等。

1、吃青團

清明節吃青團這個習俗,最開始時只流行江南地區品嘗,而隨著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美食的傳播,慢慢的讓很多地方都有了吃青團的習俗。當然了,地區不同,對青團的稱呼也不盡壹樣,有的叫“清明馃”,有的叫“艾粄”,或者是叫“艾團”。

2、吃雞蛋、畫彩蛋

這是來自於古代典故,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明令規定,清明節禁火的習俗。

百姓們面對壹時禁火,熟熱的食物沒得吃了,只能在清明節到來前準備能耐放的食物,而煮熟的雞蛋與及壹些包子都是最好的幹糧。

清明節吃雞蛋,象征著團圓美滿,多子多福,新壹輩的後代孩子,也象征著破殼而出,出人頭地的意思,更有俗話“清明節吃個雞蛋,壹整年都有好身體”的美好寓意。

而現在有的地方對畫彩蛋的習俗也流傳下來,就是在雞蛋下鍋煮之前,畫上美麗的彩畫,塗滿好看的色彩,也稱為“五彩蛋”。

3、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春意已濃,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時候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的傳統習俗。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4、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有的地方將清明掃墓稱之為“掃山”、“拜清”或“拜山”、“掛親”等,出於對祖先的禮敬,又或“去惡字而呼為美”的修辭習慣。例如清明節掃墓,北方叫上墳,南方沿海壹帶為了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為“拜山”。

5、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