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葉子發黃原因:真菌性病害斑點病,姜斑點枯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斑黃白色,棱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斑中部變薄,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布,全葉似星星點點,故又名白星病。
防治方法是:
(1)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註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壹次,連續2-3次。
擴展資料其他病害:
1、葉枯病:姜葉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病葉上初生黃褐色病斑,逐漸向整個葉片擴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點,嚴重時全葉變褐枯死。防治方法是:
(1)農業措施:與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1:200波樂多液噴灑姜株,隔7-10天壹次,連續2-3次。
2、炭疽病:姜炭疽病也屬真菌性病害,為害葉片,多先從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初為水漬狀褐色小玉斑,後向下、向內擴展橢圓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雲紋明顯或不明顯。數個病斑連合成斑塊,葉片變褐幹枯。潮濕時斑面呈現小黑點。防治方法是:
(1)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註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收姜時,徹底清除病殘物。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5天壹次,連續2-3次。
3、姜螟:姜螟(玉米螟)又叫鉆心蟲,其食性很雜,以幼蟲為害地上嫩莖為主,還可轉株為害。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農地樂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噴霧,10天壹次,連續2-3次。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