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理怎麽玩,就去大理古城吧,嘗嘗過橋米線,喝喝普洱茶,再去古城裏到處走走看看!
大理古城是壹個古老的古城,古城的歷史可追溯到唐天寶年間,當年的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南詔國的新都。到了唐末和宋朝時期,大理相繼建立過南詔、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古城這裏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壹直就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今年三月份我曾去過大理,就花了壹天的時間在古城閑逛,那天從給重慶做飛機抵達大理後,先在古城東門“洱海門”附近找了個客棧安定下來後,看天氣還不錯,就去古城裏轉了壹圈。還是沿著“洱海門”進入古城,壹直走到古城的正門,那天正好是周末,古城裏熙熙攘攘的,人流如織,也就沒有啥想法了,隨便亂拍了壹氣。先看看“洱海門”吧,據說以前這裏距離洱海很近的,後來隨著地勢和水資源的變化,洱海面積的不斷萎縮,“洱海門”距離洱海也就越來越遠了。
這條路叫做人民路,壹直往前走就是壹個十字路口,往前是古城的西門“蒼山門”,往南走就是古城的正門南門了。我們走到這裏後,就沒去“蒼山門”,直接往古城正門走了。人民路上有個“五華樓”,這裏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後來征服大理時,曾經駐兵在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毀,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又新修了鐘鼓樓,盡管名字依舊,但其規模、格局就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了。
走過“五華樓”,看見不遠處有個“大理市博物館”,看起來古香古色的,就進去轉了轉,這裏曾經是“雲南提督衙門”,後來又成為過杜文秀農民起義軍的“總統兵馬大元帥”府,1986年,當地政府將這裏改造成了“大理市博物館”,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與陳列的機構,屬地方性綜合博物館。
走出博物館不多遠,就是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的南城門了,南城門上有個南城樓,城門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築,也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誌。古城墻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遊覽大理時親筆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