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菜譜 - 冬至粘土作品

冬至粘土作品

冬至最主要的習俗就是吃餃子,所以有很多有趣的冬至粘土作品都是餃子。

冬至,?是周代出現的,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行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據記載,冬至這天,日影最長,古人認為,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壹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壹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這壹習俗壹直沿用到漢朝仍是如此。

在我們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節日習俗。吃餃子,又稱吃“捏凍耳朵”,源於漢代的壹個傳說。當年張仲景在長沙做官,他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他非常難過,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壹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煮熟,然後撈起來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裏煮熟,施舍給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後,耳朵就都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模仿這做“捏凍耳朵”吃,後來就稱它為“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