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饑荒食譜 - 食用堿的化學名稱是什麽?

食用堿的化學名稱是什麽?

食用堿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歸類為強堿弱酸鹽。

食用堿為純堿(碳酸鈉)(化學式Na2CO3)與小蘇打(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3)的混合物,小蘇打是由純堿的溶液或結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後的制成品。

食用堿並不是壹種常用調味品,它只是壹種食品疏松劑和肉類嫩化劑,能使幹貨原料迅速漲發,軟化纖維,去除發面團的酸味,適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欲。

食用堿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地方:

1、做老面饅頭的時候必須用食用堿,如果不用的話蒸出的饅頭有酸味,而用了食用堿後酸堿中和味道就正好,還有用酵母發酵的時候,如果有時候發過勁了也會出現面發酸的情況,這時就要用食用堿去中和酸味。

用食用堿的時候要註意兩點,壹是用量要合適,不然放少了起不到中和酸味的效果,放多了堿味又太重,面食看起來還發黃不白,壹般壹斤面粉放五克食用堿就可以了,放多放少都不好;二是放了食用堿後要用力反復揉面,壹定要讓堿和面混合均勻,如果不均勻的話,做出的面食會有黃色斑點,而這些黃色斑點通常有苦味,很不好吃。

2、做面條的時候可以放點食用堿,放了之後面條會變得更筋道好吃,特別是做涼面的時候,用帶有堿面的面條最合適。還有外面賣的掛面為了增加筋性也通常放了食用堿,可以看看配料表。

3、煮粥的時候可以放點食用堿,放了之後可以增加黏性,比如煮玉米糊,放壹點點去煮,做出來好後喝起來就不會滿嘴跑渣了,明顯感覺更加順滑,不過缺點是營養會有壹些損失,而且要少放,放多了會有很大的堿味。

4、清洗鍋具、杯子等物品的時候覺得很難處理幹凈,這時可以加壹些食用堿,會立馬變得很好清洗,洗過特別幹凈。

比如有壹個茶銹很多杯子,已經看不到杯子原來的顏色了,但用食用堿洗鍋後,杯子變得像剛買的壹樣,使用的時候把少許食用堿倒進杯子內,再加壹些溫水攪拌化開,然後浸泡幾分鐘,泡過後再去洗省力不少,也可以把杯子打濕後,直接倒入幹燥的食用堿進行搓洗,這樣也能洗得很幹凈,只是比較費料比較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