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殼黃燒餅又名黃山燒餅、竈臺餅,是安徽省黃山市的特色傳統小吃。裏面有幹菜和肉丁。入爐烤制後,形似蟹殼,色澤似蟹黃,故名蟹殼黃燒餅。
蟹殼黃燒餅原本是古徽州的地方小吃。因為體積小,攜帶方便,烘烤時間長,水分大部分蒸發,不容易變質,所以當時很多港商徽商都帶著,蟹殼黃燒餅跟著徽商的腳步走遍全國。
2.蟹殼黃燒餅有哪些歷史傳說?
蟹殼黃餅幹流傳多年,很多名人都吃過。教育家陶行知曾寫過壹首贊美黃山餅幹的詩:“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在肚子裏,會享受無窮的快樂。”黃山燒餅著名的歷史典故都和皇帝有關:
1,朱元璋
相傳1357年,朱元璋在徽州壹戶農家避難。他太餓了,主人拿出他最喜歡的餅幹來充饑。他滿口香噴噴的食物,大受贊賞。次年稱帝,不忘農夫救命之恩,稱救駕有功,冊封為救駕燒餅。
2.乾隆
相傳乾隆皇帝第壹次下江南時,受到了當時兩淮八將軍商賈之首、徽州人江春的接待。江春大廚精心烹制的蟹殼黃燒餅,讓幹朗頓身心舒暢,精神倍增,欣然被賜名“黃寅燒餅”。
三、黃山蟹殼黃燒餅的做法
蟹殼黃燒餅吃起來香、甜、辣、脆、酥,在家也能輕松制作。蟹殼黃燒餅的常見做法是:
原材料:
中筋面粉,豬油,蔥花,胡椒粉,鹽,雞蛋,芝麻。
練習:
1、60g開水放入鍋中再次燒開,然後循環倒入150g面粉中,再將面粉和熱水攪拌成顆粒,然後直接倒入50g冷水。冷水和熱水攪拌均勻後,加入10g豬油,將豬油揉至與面團完全吸收。
3.用保鮮膜覆蓋面團約50分鐘。同時,將90克面粉放入鍋中炸至微黃,然後倒入60克熟豬油,使之變脆。
4.將蔥花切碎,加入鹽、胡椒粉、雞精、豬油、面粉,做成蔥油餡。也可以用梅幹菜做餡,看個人口味。
5.將面團搟成長方形,鋪上面點,然後卷起來,捏住兩端防止漏油,卷好後繼續搟10分鐘左右。
6.將烤好的面團切成等份,展平後對折,展平後對折,放入蔥油餡,包好捏緊。
7.餅坯刷壹層蛋液,蘸壹層芝麻,用手壓牢,放入烤箱中層,上下火,200度,取出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