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造壹個養殖池
①開放式飼養池。適合在常年有溫暖流水的地方建池塘,適合大規模養殖。飼養池為磚砌水泥池,單池面積10 ~ 20m2,池深0.4m,池寬1 ~ 2m。壟寬20~40厘米。池內相對位置有兩根進水管和兩根出水管,直徑均為3 ~ 4 cm。進水管的高度與池底的高度相同。其中壹根排水管與池底同高,另壹根高出池底5厘米。入口和出口管道應配備金屬網,以防止泄漏。為便於管理,宜在1單元內平行布置多個投餌池,每個單元的面積不宜超過500平方米。
②封閉循環過濾進料池。適合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的地方使用。飼養池的建造方法與開放式相同。此外,還需要修建曝氣池和沈澱池,配備凈水、抽水和加熱設備。
第二,放鰻魚種。
池塘建好後,塞上主排水溝,灌滿水,浸泡5-7天,然後排水,再塞上底部的排水孔,排水要保持每個池塘水深5厘米,有流水。這個時候可以放生鰻魚種。鰻魚種在放養前需要消毒。每噸水中放入8克硫酸銅和10克漂白粉,充分攪拌。溶解後,將鰻魚種浸泡在藥液中20~30分鐘(設定水溫為10 ~ 15℃)。註意:藥液要配合使用,浸泡時間要根據魚的健康狀況和水溫來調整。消毒後及時放養鰻種,放養規格為35-50鰻種/kg和4-5 kg/m2。同壹個池塘裏的鰻魚品種,大小應該是壹樣的。
第三,飼養飼料
鰻魚放養2-3天後,蚯蚓、蝸牛、蛙肉等。切碎後放入餌料臺投餵,並適當加大水流。1時間的投餵量可占黃鱔總重量的1% ~ 2%。第二天早晨,如果能全部吃光,再投餵時可增加到黃鱔總重量的2% ~ 3%,以後可逐漸增加到5%左右。隨著食量的增加,蠶蛹、蠅蛆、煮熟的動物內臟及血粉、魚粉、豆餅、菜籽餅、麩皮、米糠、瓜皮等。可以混合到飼料中,直到人工飼料全部餵完。黃鱔正常進食時,每天投餵兩次,1次,分別在上午8-9點和下午2-3點。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應控制在35% ~ 40%。
第四,日常管理
投餵壹段時間後,如果同壹池塘的鰻魚大小不均勻,應及時分開投餵。定期清洗暴露餐桌,或者用漂白粉等藥物消毒。每隔5-7天,用20g/m2的生石灰對水進行消毒。及時換水,不是微流的鱔魚塘。高溫季節,每5天註入新水1次,同時排出相同體積的老水。冬季和早春,10至晴天下午3點,將塑料棚草簾取下,其他時間覆蓋保溫。
動詞 (verb的縮寫)疾病控制
註意防止老鼠、蛇等天敵的入侵。註意防治感冒、毛細線蟲病和梅花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