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饑荒食譜 - 是在西藏挖的,寄生在杜鵑花的根部。有人說是烈當,有人說是肉蓯蓉,但我覺得這兩種植物不可能寄生在杜鵑花上。

是在西藏挖的,寄生在杜鵑花的根部。有人說是烈當,有人說是肉蓯蓉,但我覺得這兩種植物不可能寄生在杜鵑花上。

圖為學名喜馬拉雅草蓯蓉(Boschniakia himalaica),為俄耳草科植物。

植株15-45厘米高,近無毛。根莖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厘米,往往只有1根直立莖;莖不分枝,肉質。葉寬三角形,三角形卵圓形至卵圓形,長1-2厘米,寬0.6-1.2厘米。花序總狀,長8-20厘米,花密;苞片1,著生於花梗基部,三角形橢圓形,長1-1.5厘米,寬5-8毫米,生於花序上部,逐漸變窄,與小苞片和萼裂片壹起具長柔毛,然後逐漸無毛;小苞片無或2,早落或宿存,著生於花梗上部和花萼基部之間,線狀披針形,稍短於花萼;花梗長6-10 mm,花序上部梯度短。花萼淺杯狀,長4-5毫米,寬5-8毫米,頂端5裂;裂片長短不等,線狀披針形或狹三角形,長2-5毫米,開花後常部分或全部脫落,僅管存留,使花萼邊緣完整。花冠長1.5-2.5厘米,黃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唇盔狀,近全緣或頂部略凹,長7-9毫米,下唇遠短於上唇,長2-3毫米,3裂,裂片三角形或長方形,常反折,中間1片稍短,邊緣常被短柔毛。雄蕊4枚,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約4-6毫米處,常突出於花冠之外,晚中部以下具柔毛,長1.2-1.4厘米,向上逐漸無毛,花藥卵圓形,常無毛,疏長柔毛。雌蕊由2枚(稀疏3枚)合心皮組成,子房長圓形,胎座3枚,至少2枚,花柱長約65438±0cm,柱頭盤狀,常3裂。果柄粗壯,長0.8-1.7厘米,自下而上梯度短。蒴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圓形,長1.5-2.2厘米,直徑1-1.5厘米。壹般3瓣開裂,至少2瓣開裂。種子不規則,球形,直徑0.8-1.2 mm,亮淺黃色或淺棕色,種皮具蜂窩狀花紋,網眼呈多邊形、漏鬥狀,由中心向四周逐漸變大,網壁有規則的細網眼花紋。花期為4-6月,結果期為6-9月。

青海、甘肅、陜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生於高山森林或灌木叢中,海拔2500-4000米;它經常寄生在杜鵑花的根部。

全草入藥,味澀,微苦,性溫,有理氣止痛、止咳化痰、消脹健胃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