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兔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指紋海兔”、“藍斑背肛海兔”、“斑擬海兔”等。
黑指紋海兔
學名:Aplysia dactylomela
產於加勒比海,外形呈淡綠褐色,體側兩旁如棋子波浪起伏,利用這壹構造讓它在水族箱內隨意遊動,頭部有壹對耳朵的構造,外腮不清晰,壹般可見品種體長5-6公分,對環境適應力強,素食,可與性情溫和的魚種混養。pH 8.1-8.4 比重1.023-1.025,溫度22-25度。
黑指紋海兔1826年被命名,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藻間,主要分布在廣東(潿洲, 汕尾), 海南(三亞), 西沙(武德島) (熱帶及亞熱帶種類)國外分布: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彩色海兔
學名:Chromodoris quadricolor Ruppell & Leuchart
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裸腮明顯,體色多變,外形獨特,是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品種,但是這類多具有毒性,會釋放毒素保護自己,這類僅有少數素食者,大多都是肉食性動物,養分缺乏時,會造成彩兔的萎縮、缺乏活力、並伴隨死亡。pH 8.1-8.4,比重1.023-1.025,溫度22-25,體長3-5公分。
紅海兔
學名:Hexabranchus imperialis
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是裸腮類中最大的種類之壹。體色主要為寶石紅、粉紅及白色組成,在水中的遊動姿勢,如蝶式壹般上下起伏,外殼呈展開狀,可見到身體兩側鮮紅加上白邊的波浪起伏。屬藻食性生物,可與海水生物混養,須註意水質的變化。pH 8.1-8.4,比重1.023-1.025,溫度22-25度,體長6-15公分。
紫海牛
學名:Chromodoris lubocki
產於熱帶海洋,分布極廣。頭部有壹對觸角,外腮如花朵壹般,體色主要由兩種顏色組成,體側有壹完整的白環,身體則為淡紫、紅或其他色彩:大部分時間在巖石上爬行,有時也會如波浪般行漂浮動作。以藻類和微小生物為生,維持良好的水質,不僅可維持鮮艷的體色,也可保持活力,避免萎縮死亡。pH8.1-8.4,溫度22-25度,比重1.023-1.025,體長6公分。
海蛞蝓
學名:Nembrotha sp
產於熱帶海洋,分布極廣。不同於其他裸腮類,除了具備壹對裸腮及觸角,成對的外腮在背部上如展開的翅膀是主要特征:利用腹面在巖石上爬行,藻食性,可與海藻,海水魚混養,註意營養及飼料的餵養。pH 8.1-8.4,比重1.023-1.025,溫度22-25度,體長3-5公分。
海牛
學名:Jorunna sp
產於熱帶海洋,分布極廣,體色為白色,身體遍布隆起的黑點,帶有鋸齒狀的邊緣,背上的二回羽狀腮數高達12枚,分布黑色脈絡:通常居住在深水中屬稀有品種,會捕食海綿,屬肉食性,避免與海綿混養,須良好水質,由於種類少不常見於水族箱。pH 8.1-8.4,比重1.022-1.025,溫度22-25度,體長3-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