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節日都有很多傳統習俗,如此悠久的傳統節日,自然有很多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不止吃月餅,還有賞月、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桂花茶等等,這些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值得壹提的就是桂花酒,年紀稍微大點的,都對月餅不太感興趣,或許吃膩了月餅甜膩和油膩之感,對於清香的桂花酒和桂花茶更感興趣了。
潮州人還有用芋頭祭祖的習俗,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南人被列為最低等級,任意屠殺。南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攻潮州城,攻了壹年,仍久攻不下,景炎三年,元兵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私開南城門,元兵才得以入城,元將唆都下令屠城三日,血流成河,慘絕人寰,東門街旁壹巷僅存三戶,後稱“三家巷”。因胡人欠下潮州人民壹筆血債,潮州人對胡人痛恨入骨。
八月十五為什麽叫中秋節呢?根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多有祭月的活動,日期定於農歷的八月十五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所以被命名為“中秋節”。其實中秋節還有很多其他名字,比如:端正節、八月節、八月半、團圓節等。但壹般正式的說法中,都稱為“中秋節”。“中秋 ”二字最早起源於《周禮》,《禮記》上記載了“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由此可見,在周朝的時候便已經有了天子在中秋之日的夜晚去拜月的祭祀活動。“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至明、清時,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壹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