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大小排列順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行星的定義:壹是必須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三是這個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清理其軌道上的其他物體)。按這樣的劃分,太陽系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八顆。
與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Pluto)被劃為矮行星,除名於八大行星之外。
八大行星繞的運行軌跡:
八大行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他們的運行軌道幾乎在壹個面上(有輕微的傾斜角度)。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是以逆時針(右旋)的方向轉動,至於自轉,有兩顆行星較為特別,壹個是金星,另壹個是天王星,金星的自轉是與其他的行星不同,他是逆時針自轉,其他都是順時針。而另壹個天王星,他自轉時會躺在軌道上自轉,是唯壹睡著轉的行星。
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基本上都是橢圓形,包括地球,所以才有溫度之差,軌道最較為橢圓的行星是水星,最遠和最近太陽相差0.1個天文單位,如果換在地球的話,就會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溫差太大了,相差約壹百度左右。而地球的軌道就幾乎呈圓形,但是還有溫差,但溫差只有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