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端午節的由來不到20個字?

端午節的由來不到20個字?

端午節最初是由南方吳越的祖先創立的,用以祭拜龍的祖先和祈求辟邪。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飛龍過天”作為祭祖、祈福辟邪的吉日,將“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註入夏季。端午節被視為“惡月惡日”,始於中原北部,為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而附會。

擴展數據

端午節和龍舟文化始終貫穿著端午節的傳承歷史。據專家考證,賽龍舟的前提條件壹定是在盛產水稻、河流港口眾多的地區,這是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的特點。在中國古代,南方水網地區的人們經常使用船只作為生產和交通工具。

人們在捕捉魚蝦的過程中,比較魚的捕獲量,閑暇時相約劃船比賽,這就是古代賽馬的雛形。

根據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獨木舟和木槳存在。龍舟最初的原型是在獨木舟上雕刻的獨木舟,後來發展成用木板制成的龍舟。在古籍對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

據此可以推測,端午節的習俗最初可能只流行於吳越地區的各民族,後來吳越文化逐漸與中原文化融合,這壹習俗傳播到長江上遊及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並隨著歷史的發展註入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