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節日分端午節,傳聞是屈原。
原文賞析:
1,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民間“壹年三節”之壹。相傳,這壹天是中國第壹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的日子。後人冤枉傷害了他,就把粽子扔到河裏祭祀,劃著船去救他,成了端午節日食、賽龍舟的習俗。
2.作者的絕句提出了壹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盡管後人有各種褒獎和犧牲,但像屈原沈江的悲劇畢竟發生過,這樣的恩怨不是簡單的就能洗刷掉的。這首詩意義深遠,簡潔有力。
5月5日下午,給我艾條。死者看不見,新朋友在遠方。
原文賞析:
1,文天祥德佑二年(1276)到元軍被扣押,後逃亡鎮江,可惜壹度被謠言陷害。為了表明心意,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是事》。
2.詩中端午的歡樂背後,有壹絲作者的無奈。這首詩塑造了壹個和屈原壹樣,為國難而奮鬥,卻有遠大抱負的士大夫形象。
三、青楊大雨,五色新絲纏角。
原文賞析:
1.把端午節的習俗寫在第壹部電影上。端午節的象征性場景,如“劉樺”、“劉陽”和“蛟宗”,顯示了人們在端午節的喜悅。
2.歐陽修在《漁父的驕傲》中寫的閨房姑娘,給讀者留下了壹個想象的空間:沒結婚的姑娘,吃完粽子,在家休息,睡醒後,想出去郊遊。表達了女性在閨房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