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是現在鶴壁市淇縣,
淇縣,遠古稱沫。殷商末稱朝歌。遠在七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西北的山丘淇河畔已有人類活動。那時的人類已能磨制較精細的石斧、石鐮等工具。後開始沿淇水兩岸向東發展,曾在今高村鎮花窩村壹帶建立原始聚落,現稱“花窩遺址”。當時人類的生產方式由打獵、捕魚、采集野果的原始農、牧業轉向刀耕火種種植業。
在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時期,活動在淇境的先民沿淇水從西北向東南方向發展。在今楊莊北河頭、石河岸、石佛寺、東靳莊、河口西北等處,建立了原始聚落。生產工具有蚌鐮等。原始聚落中的男性,由於身體健壯,在捕獲獵物和部落戰鬥中,均居有利地位,漸漸成為生產、生活中的主導者。
淇縣縣情簡介。
淇縣縣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稱朝歌,曾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時期衛國國都,是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因有北方漓江之稱的淇河流經於此而聞名,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壹。
這裏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被孔子譽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幹,縱橫家、軍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義士荊軻等都出自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衛姓、康姓、商姓、殷姓以及韓國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於此,是中華民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
以上內容參考?淇縣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