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叫端午粽是因為: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粽》是人教部編版壹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新選入的課文,出自屠再華的《嘟嘟糖和小雪燈》。文章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
原文節選: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粽。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壹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擴展資料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
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百度百科-端午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