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綠茶為原料,采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特定加工工藝制成的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根據其加工工藝和品質特點,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
據考證,成銀生的茶葉是雲南大葉茶,即普洱茶。所以,銀聖市產的茶應該是普洱茶的始祖。所以清朝的阮福在《普洱茶》中說:“普洱是古音生府。那麽普洱在西方的使用是從唐朝開始的。”宋代李石在其《續博物誌》中也記載:“茶生山以銀,采之時以混姜煮飲。”
擴展數據:
普洱茶的形態特征
大樹,高16米,胸徑90厘米,枝梢和頂芽被微柔毛。
葉薄革質,橢圓形,長8-14厘米,寬3.5-7.5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幹燥後上半部棕綠色,稍有光澤,下半部淡綠色,中間肋有毛,其余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脈8-9對,頂部明顯,底部突出。兩側可見網脈,邊緣有鋸齒,葉柄5-7毫米,具柔毛。
花腋生,直徑2.5-3厘米,長6-8毫米,具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長3-4毫米,外面無毛。花瓣6-7片,倒卵形,長1-1.8厘米,無毛。雄蕊長8-10毫米,離生,無毛。子房3室,天鵝絨般;花柱長8毫米,頂端3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