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古代及笄及冠前後區別

古代及笄及冠前後區別

1、及笄:讀音jíjī

及笄指女子滿15周歲,也就是古代女子到了結婚的年齡。

出自:《禮記·內則》:

原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發用的簪子。

2、及冠:讀音jíguān

及冠指男子年滿二十,及冠也稱加冠、弱冠。男子滿二十歲之後,需要舉行“及冠”之禮,表示已經是成年,也可以取“字”了。

3、“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節日”,從這年生日開始,就是男女最適合的婚嫁年齡了。

擴展資料:

及冠指男子20歲,也稱加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其加冠三次,分別代表了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壹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到壹定的年齡時候要為他們舉行壹次“成人禮”。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說文》裏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加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