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熱食和熟食為主也是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壹大特點;在飲食方式上,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聚食制;在餐具方面,筷子的使用是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壹大特色。
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入了石榴、芝麻、葡萄、核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蔔、茴香、芹菜、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生菜、大蔥、大蒜,還引入了壹些烹飪方法,如煎炸油。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使豆類的營養易於消化,質量好,價格低,做出了很多種菜肴。豆腐作坊石刻是在1960河南省密縣發現的漢墓大型浮雕石上發現的。東漢時期也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之前,動物油叫油脂,有角的動物油叫油脂,無角的動物油叫藥膏。肥的硬,糊的稀,軟。植物油包括杏仁油、乳木果油和芝麻油,但它們很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品種增多,價格便宜。
參考數據
趙榮光。中華飲食文化——“中華誦經·經典誦讀行動”文化常識系列。上海:中華書局,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