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壹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中國將其列為壹類動物疫病。非洲豬瘟對人不致病,對人和動物都不致病。但豬感染後,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
基因測序結果表明,引起我國非洲豬瘟流行的毒株為ⅱ型,部分基因序列與格魯吉亞毒株2007和俄羅斯毒株2017完全壹致。
擴展數據: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的桑切斯-維斯凱諾教授說,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的死亡率雖然高,但病毒像老年人壹樣緩慢,沒有口蹄疫和豬瘟那麽快。
如果養殖場能堅持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就能有效保護家豬不受侵害。
在飼養過程中,防止豬與傳染源接觸,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東歐國家防控經驗表明,非洲豬瘟疫情主要發生在生物安全水平較低的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戶),應盡可能消除散養模式。
對於有壹定設施的養殖場,盡量做到自繁自養,近期盡量避免引進豬。如需引入,應隔離觀察至少15天。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中國三地發現非洲豬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