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寒食節的起源和習俗

寒食節的起源和習俗

壹、寒食節的由來

春秋時期,晉國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災難,背井離鄉19年。介休大臣總是形影不離,不離不棄,甚至在沒有食物的時候,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後,介子追名逐利,帶著母親來到綿山。

為了逼他相見,晉文公下令釋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執意不出山,最終葬身火海。晉文公考慮到他想成為壹名忠臣的野心,將他葬在綿山,建了壹座寺廟,並下令在介休去世的那天禁止生火和寒食,以表達他的悲痛。

二、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的習俗有祭祖、吃寒食、郊遊、插柳等。寒食節從南北朝到唐代被視為“野祭”。後來演變成皇家陵墓;官方祭祀孔廟和聖賢;人們去掃墓等等。吃冷食就是禁止生火,禁止吃生冷的食物。郊遊和插柳都是寒食節的象征性活動。

寒食節的意義

1.以忠孝為核心的寒食文化內涵和由忠孝延伸出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是民族祖先文化的根基,是維系民族和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

今天的寒食節是凝聚人心、凝聚中華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壹、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解直推對政治清明的追求,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壹致願望,對當代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2.2640年寒食節的演變是中國古代社會諸多階層意識形態的反映,是中國古代社會學當代研究的重要線索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