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原1
元宵節,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也叫“餃子”或“粽子”。早在北宋時期,就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餡料多為甜、粘、圓。
另外,湯圓的名字和“團圓”的讀音相似,意為團圓。所以元宵節吃湯圓,有合家團圓的良苦用心。
2.元宵節
元宵是北方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食物,圓圓的外表被賦予了合家團圓的寓意。元宵和湯圓雖然外形相似,但都是將準備好的餡料切成塊,蘸水,放入盛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搖動,直到餡料全部粉化,卷成球狀,皮幹肉軟,吃起來有嚼勁。
3.油茶
元宵節吃油茶是廣西、貴州、湖南等地侗族、瑤族的民間習俗。不是我們沖泡的“茶”,而是提前炒好的“面茶”。炸好的茶花粉熬成糊狀,溫熱可口,再加上磨成粉的芝麻和花生,寓意來年豐收幸福。
4.餃子
北方人有過節吃餃子的習慣。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壹個傳統節日,所以餃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河南人有“十五平十六元”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有餡有皮,用的餡也很講究。吃餃子不僅是壹種情感寄托,也是發財的象征。
5、棗糕
豫西人喜歡在元宵節吃棗糕。在人們的觀念中,元宵節吃棗糕意味著未來的繁榮和甜蜜。棗糕是以面粉、棗泥、紅糖為主要原料烤制而成。據說原來是清朝的禦膳餅,流傳至今,約有2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