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固定水層:用身子較粗、漂尖偏軟的魚漂。通過高頻率的拋竿將魚誘至特定水層,然後用漂身略粗、漂尖較軟的漂來釣。在水線的長度沒有區別的情況下,這樣的魚漂很可能在站立的瞬間出現壹個不太明顯的下頓現象。
02
生口魚:漂身又粗又短,漂尖長而硬的魚漂。這種漂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站立起來。在遇到生口魚出現在水域中層的時候,能出現準確的信號。
03
滑口魚:用身子偏細、漂尖稍短的魚漂。這樣的魚漂在水中站立後,餌料沈底的速度快,餌料就很難在下沈過程中出現重度霧化的情況了。沒有了重度霧化的現象,魚兒就很難上浮,亂窩的情況也就不大可能經常出現了。和漂尖略硬的魚漂相比,漂尖偏軟的魚漂往往有更大的浮力,有很大的抗幹擾能力。
04
中上層魚:用身子偏細漂尖稍硬的魚漂。魚離開了水底,去到水域中上層的時候,用整個身子都很細的魚漂是比較明智的。這種魚漂在入水後下沈的過程中,速度較為緩慢,且伴有壹定的波動,對處在水域中層以及上層的魚兒又很大的誘惑力。
05
夜釣:夜用專業電子漂。夜晚的光線很弱,若是用普通魚漂來施釣,在觀察魚訊的時候就困難。這時候就要用電子夜釣漂,也可以配合夜釣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