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沙參沙參為北沙參,山東道地藥材,主產於萊陽市。據萊陽市北沙參集中的胡城村老農介紹,北沙參在這裏已經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35出版的《萊陽縣誌》記載:“沙參大量出口市內,適於松土,故產於烏龍江沿岸,品質優良。年產量約200萬斤,價值78美分。回煙臺,轉江蘇、浙江、福建、廣州等地,稱為‘萊神’,超越鄰封。”據煙臺海關1863以來的統計,萊陽沙參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香港和東南亞。可見山東沙參無論產量還是質量,在全國都是上乘的。北沙參喜歡沙質壤土,前壹塊地不宜種花生和豆類。壹年生人參根,次年“白露”和“秋分”時節,人參葉微黃時采收。第三年參加了兩年,在“落子”前後都有收獲。采收後的沙參應剝去莖和須根,洗凈,紮成束,放入沸水中煮2-3分鐘,直至可剝出外皮,取出後再逐壹剝下,曬幹或曬幹入藥。最好是根細長、白色、堅實、粉狀、無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