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褐斑:腎氣不足不能滋潤皮膚,顴部常出現蝴蝶狀淡黃色、黃褐色或淡黑色斑塊,邊界清楚,常伴有月經不調。
2、黑眼圈:在中醫理論中,黑色代表腎,黑眼圈表示腎虛。
3、怕冷:腎陽是全身陽氣的根本,生命活動都是陽在鼓動,如腎陽不足,不能濕體,就會怕冷。
4、月經不調:中醫認為腎氣不足可以使氣血調和,正常的沖脈、把脈功能可以使月經周期正常,所以腎氣不足是月經不調的重要因素。腎虛引起的月經不調常伴有頭暈、腰腿無力、腹痛等癥狀。
5、不孕:腎陽不足,無法懷孕,常伴有月經量色淡、腰酸背痛、頭暈、怕冷、疲乏無力等癥狀。
6、腰疼: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虛可體現為腰疼,表現為疲勞後隱隱作痛。
7.骨質疏松:腎主骨,腎虛易患骨質疏松,尤其常見於絕經後的中老年女性。
8、口幹唇燥:中醫認為腎為水之本,腎虛會導致水在體內分布不均,所以會口幹唇燥,而且常伴有血糖升高等癥狀。
9.夜尿清而長:腎主水,腎陽不足,所以會出現夜尿色清量大,伴有肢冷乏力。
10、燥熱出汗:卵巢功能衰退後出現燥熱、出汗、心悸等更年期綜合征,中醫認為腎氣衰竭是其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