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酸堿性是根據食物完全燃燒後,產生的灰分溶於水後溶液的酸堿性劃分的。
酸性食品是指食品灰分溶於水後溶液呈酸性的食物,堿性食品是指食品灰分溶於水後溶液呈堿性的食物。酸堿食物攝入不平衡有使血液pH值偏離正常值範圍的傾向,但人體內的體液緩沖系統可以很好地抵消這種傾向,維持血液酸堿度始終維持在7.34-7.45之間。
而化學上所指的溶液的酸堿性是依據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和OH-濃度的相對大小劃分的,即在常溫下pH=7,溶液顯中性;如果pH<7,則溶液顯酸性;如果pH>7,則溶液顯堿性。
擴展資料:
1、在體內分解代謝後,最終產生酸性物質的食品稱為酸性食品(或酸性食物,或成酸食品)。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魚類、奶酪、奶油、各種畜禽類、各種蛋及蛋制品、大米、面粉、酒類、甜食類等。
2、化學溶液的酸堿性,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