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壯族歌圩,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間為最盛,農歷三月初三舉辦的次數最多;秋季歌圩集中於農歷八九月,尤以中秋節為最佳日期。
2、打銅鼓是我國南方古代濮、越人創造的壹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銅鼓是廣西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等節日慶祝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習俗。
3、打扁擔壹般是婦女的運動,場地可大可小。人數為四、六、八、十人不等,但雙數為宜。打扁擔時,大家圍在長凳兩邊每人拿著扁擔,雙手握扁擔中部,按傳統節奏用扁擔兩端敲打長凳,打法變化多端。
4、搶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壯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壹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深受廣大少數民族同胞的歡迎,是壹項勇敢者的運動。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壹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5、五色糯米飯是布依族、壯族等許多民族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壹般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