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工藝
1、備料。選擇大片的新鮮橘皮,用清水洗去上面的泥土和雜物,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保存。
2、切皮。將浸泡保存的橘皮,用刀輕輕刮去內側的白皮和白絲,放在陰涼通風處晾至半幹;然後,用中藥房切藥的刀,切成闊約2毫米的細長絲,以切得越長越細越好,在裝入布袋內,用榨板或榨油機,榨去橘皮內剩余的水。
3、浸制。將榨過的橘皮絲放入大陶缸中,用糖水浸漬。每百公斤橘皮絲,約用150公斤白糖,兌180公斤溫水,制成糖液浸泡。浸泡時間48-50小時。撈出後,放入竹匾或竹篩中,瀝幹糖液。剩下的糖液可適當加壹些糖,在浸制下壹些橘皮絲,但時間不宜相隔過長。這樣,可節約白糖,降低成本。
4、著色。把瀝幹糖液的橘皮絲,放入盛有濃度為20-40%的糖水的不銹鋼鍋中,加適量的紅、綠或黃、紫等顏色的食品色素,攪拌均勻,再加入熬煮,並邊熬煮邊攪拌。當橘皮絲放入涼水中不褪色時,即可撈出濾幹。在熬煮過程中,火頭不能過猛、過大。
5、晾幹。把著色後的橘皮絲,放至不見陽光的通風處進行晾幹,再將紅、綠或黃、紫等相間,即為紅綠絲成品。晾幹時,要防止灰塵風沙吹入,造成產品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