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表示迎接新春,寓意是立春,寓意著吉祥如意和消災去難。
立春吃春卷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春卷,又叫薄餅、春餅、春盤,具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是由古代的春餅演變而來,在全國各地都很流行,江南地區尤為常見,既可以供自己食用,也可以用來待客。
相傳有壹位宋代的書生,為了應試整天埋頭苦讀,經常因此而廢寢忘食,他的妻子怎麽勸都沒用,所以想了壹個辦法,把米制成薄餅,用肉作餡料,卷成筒狀,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從此之後就命名為春卷,並且在各地都流行起來了。
莆田春卷:
春卷味香可口,是莆田民間獨特的風味小點。宋代名人蔡襄曾留下“春盤食菜思三九”的詩句,盛贊春卷的美味。
傳說古代福建莆田有個書生,在出仕之前,十載寒窗苦讀,幾番進京赴考,都未能得中。他雖年過三十,成家生子,但還是堅持日夜苦讀詩書,有時竟廢寢忘食。他的妻子裏十分疼愛,為了不讓丈夫因三餐吃飯而影響讀書。
就用麥子磨成粉,放在鍋裏用茶油煎成又薄又透明的餅片。她又擔心麥餅冷了,吃下去會傷胃,就把煮好的青菜放在麥餅裏然後把麥餅卷起來放在丈夫身旁,讓他邊吃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