鱺
拼音: lí?註音: ㄌㄧˊ
部首: 魚?外筆畫: 7?總筆畫: 15?結構: 左右結構 形聲;從魚、麗聲
筆順: ノフ丨フ壹丨壹壹壹丨フ丶丨フ丶
異體字:?鱺
Unicode: U+9CA1?五筆: QGGY?倉頡: NMMBB?鄭碼: RALL?四 角: 21127
基本字義:
鱺
(鱺)
lí ㄌㄧˊ
◎ 〔鰻鱺〕見“鰻”。
詳細字義:
◎ 鱺
鱺 lí
〈名〉
魚名 [eel]。即“鰻鱺”(mánlí)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部 鱺
《唐韻》郞奚切《集韻》憐題切,音黎。與同。《說文》魚名。《玉篇》魚似蛇,無鱗甲,其氣辟蠹魚也。
又《廣韻》盧啟切《集韻》裏弟切,音禮。與鱧同。《博雅》小鮦也。《爾雅·釋魚註》靑州呼小鱺為鮵。《疏》鮵與鱧,音義同。
又《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壹魚部
魚名。從魚麗聲。郎兮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鱺魚也。此卽今人謂鰻為鰻鱺之字也。與鱧?鯉皆不同。類篇雲:小鮦也。此用郭註爾雅語。從魚。麗聲。郎兮切。十六部。
方言集匯:
◎ 粵語:lei4
◎ 潮州話:li6
English:
◎ 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