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樅菌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註:雞樅菌的“樅”字應該寫作土字旁右邊加壹個從) ,現有多種寫法:雞樅菌、雞縱菌、雞棕、雞棕菌、三八菇(遵義)、三大菇(川南)等。又稱夏至菌(廣西)、傘把菇(雲南、貴州、四川)、樅杠菌(川東北)、雞肉絲菇(臺灣、福建)、豆雞菇、白蟻菇、白蟻傘、黃雞樅(福建、廣東),粵北地區也叫夏至菇或夏至菌客家系人稱為箭頭菇,在攀枝花俗稱為三堂菌。四大名菌之壹,在食用野生菌中為珍品。
雞樅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含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雞樅的吃法很多,可以單料為菜、還能與蔬菜、魚肉及各種山珍海味搭配,可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為菌中之冠。雞樅僅西南、東南幾省及臺灣的壹些地區出產。以貴州產得最多,四川攀西地區6-8月較多野生,雲南與貴州交界處偶爾會出現。
《黔書》:“雞樅,……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雞樅多產於滇南,雞?壹詞在《本草綱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有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