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吳姓的來源和歷史

吳姓的來源和歷史

吳姓的來源和歷史如下:

早在黃帝之前,有壹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吳部落勇敢剽悍,善於狩獵,首領叫吳權,是炎帝的大臣。吳部落在姜水(今陜西隴縣隴山東)活動,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吳山。

吳權的後裔中有個叫吳樞的女子,嫁給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後羿比射。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吳姓的堂號:

1、延陵堂:季紮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以賢德著稱,壽夢想讓他繼承王位,他堅辭不受,壽夢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個哥哥先後為吳王,臨死時要傳位給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後人奉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時人稱其為“延陵季子”。

2、至德堂:也出自泰伯的故事。泰伯三讓王位的謙遜禮讓美德連孔子也由衷贊嘆:“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民間尊太伯為“讓王”,太伯廟前有“至德名邦”的牌坊。因此,吳姓族人以“至德”作為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