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準備:混合面粉,棉撚,香油。
第壹步是和面。這壹步和做饅頭是壹樣的。面粉、水和酵母發酵面條後,在案板上調和,切成方形塊。
第二步,掐燈。這壹步就是把前面的方塊狀切開,揉成壹個輕的形狀,類似於酒盅。中間是凹進去的,最好用大拇指在周圍捏壹下。從而使面燈基本成型。
第三步,插入麻花。用棉花撚,當然現成的最好。然後把麻花插進之前捏好的面燈的凹槽裏,註意麻花最好長壹點,這樣點亮的時候可以更持久。
第四步,蒸燈。把捏好的面燈放在鍋裏蒸。柔軟的表面會變硬。
第五步,倒油。最好在面燈的凹槽內倒入大豆油,註意油量要適量。不要太多,這樣容易灑,也不要太低,這樣燈就不會亮太久。
表面燈介紹:
面燈是用各種面粉蒸熟,用食用油作燃料,用玉米稈或用棉花包著的火柴作燈芯制成的,所以叫棉燈。元宵節晚上亮燈,這壹天家裏壹般不用其他燈照明。孩子們壹手拉著壹手出去過元宵節,油和食物都用完了。童謠說“棉燈,看妳眼睛,三年不傷眼!”"
棉燈(面燈)是淮北宿州的壹種節日面食,當地人稱為雜油燈。看起來像茶碗,元宵節當地人還要做雜油燈。正月十五中午,人們開始制作這種燈,用拌面或面條,在面條中加入風味調料,揉成各種形狀。如果說素包子是為了沖洗厭倦了大魚大肉的胃,那麽棉花燈就是為了取悅大大小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