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雕敝於是更新;單壹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出處:老子《道德經》
原文節選:“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壹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雕敝於是更新;單壹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壹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範式。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唯有不爭的處事態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麽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到。
擴展資料: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壹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