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與療效: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報道以本品代砂仁用的。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祛濕,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濕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
景觀價值:主要作鮮切花、幹花和庭院綠化之用途,瓶插期長達15—20天。因其總狀花序形狀獨特,極易制成幹花,是良好的幹花材料。將其叢植於庭院小區、公園、花壇等,生長郁郁蔥蔥,花後婷婷玉立,極為雅致。
擴展資料形態特征:
株高35-70厘米,具橫生、分枝的根莖;葉片通常2-5片,葉片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厘米,寬4-7厘米,兩端漸尖,頂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背被短柔毛,近無柄至具長達2厘米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厘米,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棒狀,長1-1.2厘米,被短柔毛,頂端3齒裂;
花冠管長約1厘米,被小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厘米,外被絨毛,後方的壹枚兜狀;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毫米;唇瓣卵形,寬約6毫米,白色而具紅色脈紋,頂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厘米;子房密被絨毛。
百度百科-野山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