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壹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全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詩。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托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擴展資料:
此詩首句以楊花、子規起興,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明月象征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壹和優點之壹。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壹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