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鰭。野生黃魚的背鰭呈鋸齒狀,顏色透明或微黃色。養殖黃花魚背部粗糙,顏色為灰色。
2.後備箱。野生黃花魚軀幹細,養殖黃花魚粗而肥。
3、魚唇。野生黃花魚的黃唇充滿了強烈的牙垢,而養殖黃花魚容易脫落。?
4.味道。野生黃花魚吃起來感覺很黏,養殖黃花魚感覺很黏,尤其是燉的時候。
擴展數據:
野生大黃魚分布在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小大黃魚分布在黃海、渤海、東海和朝鮮西海岸。大黃魚通常棲息在深海區,4-6月洄遊至近海產卵。產卵後分散在沿岸覓食,秋冬季節再洄遊到深海區。
小黃魚春季洄遊至沿岸,3-6月產卵後分散在近海覓食,深秋返回深海,冬季在深海越冬。
黃魚養殖:加強網箱養殖區環境的日常保護
每個養殖區連續網箱養殖兩年後,應將阻流裝置和網箱收集起來,靜置3 ~ 6個月。
根據網箱放置地點的深淺,養殖4-5年後可在預留的自由海域內移動網箱。並清理原有籠點,以利於生態環境的恢復。
籠區環境衛生:生活汙水、垃圾、餌料殘渣、垃圾、死魚、油汙等。對漁排應收集上岸進行無害化處理。換籠要用條紋布箱消毒後再洗,洗籠汙水要收集處理。“漁排”周圍要有防油汙設施。
百度百科-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