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暑: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此時,中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壹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3、暑熱:暑熱,即“暑熱”,意思是熱的要離開。夏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是公歷8月23日,太陽到達150。夏季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具有氣象意義的秋季。夏季過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的氣溫逐漸下降。
擴展數據
入夏以來,江淮流域梅雨陸續結束,淮河以北和東部秦嶺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多,降雨相對集中。華南、西南和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長江中下遊地區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普遍高溫多雨。
有些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依然較強,在長江中下遊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導致鋒面雷雨。夏季的雷陣雨往往是“落黃梅”的天氣信息,預示著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停留壹段時間。